三大产业为抓手这个园区在荒漠上建科技绿洲

三大产业为抓手这个园区在荒漠上建科技绿洲

西部云基地数据中心,就建在中卫工业园区。 受访者供图

14家

截至目前,中卫工业园区共培养高新技术企业14家,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,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,自治区级科技型企业16家;建立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5家,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9家,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6家。

提起宁夏中卫市的靓丽名片,很多人想到的除了沙坡头,便是云计算。

2014年,由赛伯乐投资集团投资62.8亿元的西部云基地数据中心在中卫市破土动工,这标志着宁夏建设云计算产业发展高地、打造国家战略数据安全储备基地迈出重要一步。

西部云基地数据中心,就建在中卫工业园区(以下简称园区)。

为实现“工业强市”战略目标,2008年,中卫市委、市人民政府在北部的荒山荒漠上规划建设了这家集工业发展、生态绿化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工业园区。

中卫市位于宁夏中西部,万古奔腾的黄河在沙坡头与腾格里沙漠相互依偎。如此多样化的地貌,曾经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,如今却成为打造多个产业发展的优势。

要转型发展,更要绿色发展。多年来,园区循着这样的理念,以科技创新为引擎,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驶入快车道,助推当地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西部城市高质量逆袭之路。

转型:园区高质量发展走出“先手棋”

“我们有信心把宁夏中卫市打造成中国的‘凤凰城’,搭建世界级数据中心集群。”亚马逊云服务全球副总裁、中国区执行董事容永康曾公开表示。

此前,其历时一年在全国各地考察选址,最终敲定中卫市。

这个小城,凭什么?

首要因素是其地理位置。中卫市位于我国陆地几何中心区域,是数据光纤网络覆盖全国的最优路径选择点,也是北京、上海、深圳等大城市的“数据郊区”。

另外,这里地质构造稳定、土地资源丰富、电力条件优渥;年平均气温比数据中心产业发达城市低30%左右,且温差较大,空气质量佳,依靠新技术为数据中心节能减排,能够较大幅度地减少电能消耗。

面对城市转型需求,综合考虑资源禀赋,中卫市决定引进云计算产业。园区力挺该产业发展。

西部云基地A3地块,宁夏誉成云创数据投资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誉成云创)的机房里,伴随着细密的电流声,一排排黑色机柜上指示灯闪烁。在世界云计算龙头企业亚马逊AWS的带动下,中国电信、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奇虎360、浪潮、美团等多家云计算及配套企业的服务器在这里运维。

誉成云创是中冶美利云产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美利云)增资12亿元收购的云基础设施投资公司,而美利云的前身,是当地一家造纸龙头企业。

云计算只是园区为高质量发展走出“先手棋”的一个缩影。

“我们坚决执行市委、市政府关于工业经济‘转型追赶、高质量发展’相关决议,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开展先行先试,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。”园区管委会副主任董兴华说。

截至目前,园区共培养高新技术企业14家,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,自治区科技小巨人企业4家,自治区级科技型企业16家;建立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5家,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9家,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6家。

2020年,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26.16亿元,实现利润14.23亿元,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.1亿元,在岗职工人数1.3万人。

“我们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园区、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工业园区、自治区优秀工业园区、全区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等。这是园区转型最好的勋章。”董兴华表示。

创新:高新技术产业呈井喷式增长态势

转型过程必然经历阵痛,科技创新便是强有力的“催产针”。

宁夏润夏能源化工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润夏公司)执行董事、总经理余豹对此深有体会。2013年底,润夏公司在新项目即将投产之际,由于配套项目未能如期落地,三分之二的产能无处释放,企业陷入生存危机。到了2017年,亏损资金已达8650万元。

“科技局专门到公司了解情况,认为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做了一些工作,但是不成系统,应尽快优化工艺流程,加速成果转化。”余豹说。

润夏公司设立了硝酸节能工程技术研发中心,先后完成近百项研发及技改项目,成功申请专利20项,产品品质及能耗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。

自2017年起,润夏公司生产经营窘境逐渐扭转。2020年,其在西北硝酸市场稳居首位,盈利额达2305.94万元。

润夏公司的成本优势也让下游看到了希望。“我们在产业链的下端成功引进3家硝酸企业落户。投产后,公司将实现原料、产品不出园区,就地消化。”

园区企业通过创新驱动将关键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,这样的例子很多。

硅料价格持续维持高位,如何将其成本控制到最低,探索并扩大颗粒硅料用量成了最重要的课题。

今年一季度结束时,宁夏协鑫晶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传来好消息,该公司颗粒硅在技改大尺寸热场中试验成功,站在了行业前沿。伴随着石英砂、水冷屏改造等项目的改进,企业生产成本大大降低,为夺取首季开门红奠定了重要基础。

企业向内发掘潜力离不开科技管理部门的引导和支持。

“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,一是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,二是强化区域科技创新服务。”中卫市科技局局长雍平华说。

通过实施“政策拉动、服务推动、项目驱动、典型带动、市县联动”的组合拳,中卫市科技型企业呈井喷式增长态势。

与此同时,该局积极争取资金支持企业发展。中卫市财政支持资金360万元对从未获得过科技项目的12家规上企业的12个科研项目进行支持;园区成为全国第三批科技资源支撑型特色载体高新区,三年最高可获得支持资金5000万元。

协同:布局“一园三片”整体发展规划

13年来,园区不断成长,已形成三大支柱产业——以亚马逊云服务AWS和三大运营商为主的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;以中化循环产业园、利安隆新材料公司为主的化工新材料产业;以保利协鑫、宁钢集团为主的冶金和新能源产业。

去年,园区高新技术企业交出了漂亮答卷:完成投资13.01亿元,R&D经费1.96亿元,同比上涨7.86%;高新技术产值47.81亿元,同比上涨15.5%。

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

下一步,园区将继续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,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目标,培育以云计算、冶金、精细化工为主导,以新能源新材料、装备制造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。

“我们将通过建设高质量科技创新平台、深化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改革、完善创新人才引育机制、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,服务园区企业自主创新。”董兴华说。

他特别强调,要着力发挥园区在引领创新驱动发展、聚集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中的重要作用。

翻阅园区总体规划(2019—2035),一幅“智慧云天,产业绿洲”的发展图景徐徐展开。

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片、中部精工制造发展片、西部精细化工和新材料发展片,形成“一园三片”的整体发展布局。在规划期末,将园区打造为以循环经济为特色、高新产业为引领、高效服务协同的“中国循环经济示范区、西部智能制造创新区、中卫新兴经济策源区”。

科技支撑亦将加码。

2021年,中卫市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、“一带两廊”规划、“云天中卫”、六大主导产业,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,多领域互动、多要素联动的创新生态体系。

雍平华透露,力争今年全市R&D投入强度达到1.5%,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,培育建设自治区级技术创新中心5家。

“创新生态很好,我们对未来有信心。”誉成云创运维总监李辉说。

在大众创新、绿色发展及东西部协作等政策的驱动下,园区将拥抱新的明天。

原标题:三大产业为抓手这个园区在荒漠上建科技绿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