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京探索远程处警新模式

□ 本报记者 于 泳 李晨阳

北京作为超大城市,路况复杂,司机们开车上路,小剐小蹭在所难免。可一旦发生交通事故,司机怕责任无法确定,不敢轻易挪车,特别是在交通高峰期,轻微剐蹭事故也可能引发大面积拥堵。再加上后续车辆维修、保险理赔等,各种繁琐流程着实让司机、交警和保险公司各方都头疼。大城市交通事故处理难题该如何破解?近日,北京市探索出一套“跨越时空”的交通事故远程处理新模式。

事故处理突破时空限制

如今,在北京发生轻微交通事故,如果双方责任明晰,通过“远程处警”,5分钟左右即可处理完毕。“远程处警”改变了以往交警到现场判定事故责任的处理方式,突破时空限制,交管部门、保险公司等相关主体实现了一体办公、一键处警、一拍取证、一网处理、一站办结。

“远程处警”模式在北京落地得益于一项合作协议的签署。4月23日,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、北京银保监局、中国银行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公司签订“警保合作”工作机制框架协议,从技术上、模式上、政策上全面升级事故远程处理工作。北京银保监局财险处副处长舒桦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说,“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深化警保部门之间的合作联动,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,探索提升交通事故处理效率和保险服务质量的新路径,更好解决大城市交通治理难题”。

据北京交管局事故处科长廖鹏宇介绍,“远程处警”模式适用于全市范围内无严重违法行为的轻微交通事故,包括机动车间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或行人间事故、外地投保车辆事故等,覆盖全市交通事故总量的50%以上。

记者调查发现,有了“远程处警”模式,司机通过122报警后,交管人员能够第一时间通过语音或视频对事故进行远程处置,从城市中心主干道到环路、快速路再到远郊区县乡间小路,远程处理范围辐射全市道路,真正实现“接警即处警”。

通过远程视频截图取证后,交警会立即引导司机挪车,降低自行挪车后扯皮、理赔受阻等风险,消除当事人不敢挪、不愿挪的顾虑,有效缓解事故致堵问题。对于需要出具文书的事故,当事人全程只需将手机镜头对焦事故现场和证件、在线签字并接收文书,无需其他操作就能完成事故处理。

警保一体发挥应有作用

2020年,北京交管局建立“远程易处理”中心及分中心,北京银保监局组织保险公司入驻,组建成警保远程处理团队,将保险服务前置,业务流程无缝衔接。目前已有7家保险公司入驻,覆盖北京车险市场份额的90%以上。“采用新模式后,当事人可以第一时间通知保险公司,获得比较全面的保险理赔服务,对保险公司来说也能在第一时间获取保险事故信息,从而确保理赔案件的真实性。”舒桦说。

多家保险公司的进驻人员告诉记者,绝大部分车险理赔案件,保险公司只能在事故发生后被动接受当事人报案,随后提供保险理赔服务。警保远程处理团队建立之后,保险公司能够主动发现事故并引导客户完成理赔流程,既提升了客户服务体验,又提高了保险理赔效率。

“远程处警”让各方人员优势互补,共同致力于事故“快清快处”和保险理赔服务。保险人员协助处理事故的同时开展保险理赔,“一起事故一人全程服务”,使群众的体验感更好。同时,民警全程兜底,定责时存在责任争议、理赔时发现痕迹可疑、文书需要补开的,民警将在第一时间处置。

廖鹏宇介绍,自2020年2月创建启用以来,“远程易处理”中心已累计处理近20万起轻微交通事故,日均远程处理近千余起,远程处理量占北京市同期交通事故总量的50%以上,实现平均5分钟将事故车辆挪离现场,平均15分钟处理完毕,事故重复报警率同比下降近40%,服务群众40余万人次。

科技赋能提升处置能力

“远程处警”不仅提高了办事人员的工作效率,在用户端的具体操作也十分简单,节省了当事人的时间和精力。北京市交通事故远程处理模式使用“远程易处理”微信小程序,可点击短信链接直接进入,当事人无需进行下载APP、扫二维码等操作,一键跳转,半分钟建立视频通话,操作方便快捷。

廖鹏宇介绍,在“远程易处理”小程序背后,是交管部门首创的远程科技系统信息自动核查功能,该功能通过OCR文字识别技术采集人员、车辆信息后自动核查比对,大幅提高远程处理效率,满足警保双方核查人车信息的需求。

事故通过远程模式处理完毕后,系统会根据车辆投保公司名称,自动将案件推送至相应保险理赔专席。理赔专员可以查看本公司投保车辆案件所有信息,第一时间跟进保险理赔业务,实现了事故处理与保险理赔高效衔接。

针对符合快速处理条件的双车事故,专席人员引导当事人采用“互碰快赔”机制,当事人无需填写任何文书即可离开现场,同时实现定损理赔“不相约、不同时、不同地”,案件平均结案周期小于3天,较传统方式缩短50%以上,交管、保险、当事人三方共同受益。

原标题:北京探索远程处警新模式